咬文嚼字

  1. 堪舆家:风水家
  2. 时局不靖:靖:秩序安定
  3. 肇端:开始,例:已肇其端
  4. 挂冠而去:辞去官职
  5. 臧否:好坏,例:臧否人物;评论
  6. 秉笔直书
  7. 书函磋商
  8. 挥翰题签:翰:长而坚硬的羽毛,借指毛笔和文字;题签:封面题字
  9. 狼奔豕shi3突:像狼和猪东奔西撞一样,形容成群的坏人到处乱窜破坏。
  10. 龙驭上宾:意为乘龙上天,皇帝之死的讳饰语
  11. 罪无可逭huan4:罪行之大,无可逃避
  12. 纶音:帝王的诏令
  13. 渐成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
  14.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说的,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15. 褫:脱去;剥夺,褫职
  16. 克尽厥职:能够尽到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他的
  17. 肩舆:轿子
  18. 宥免:赦免;宽恕,原谅
  19. 孟浪:鲁莽,冒失;例:话语孟浪
  20. 赍志以殁,抱恨终天: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21.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原意指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蘋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即是说大风是自小风发展而来。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发源。最后在草地之间平息。现一般引申为彼此消长之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然也就不可能长久。 各种事物的起末,不知不觉发生, 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
  22. 蠹国:危害国家
  23. 经筵: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24. 信念既失,疑窦即生
  25. 獬豸:古代传说的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26. 日臻淳厚:臻:变得
  27. 揭橥:标志
  28. 罅隙:缝隙
  29.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30. 诛独夫:杀昏君
  31. 清君侧:清除君主身边的奸人
  32. 掩袖工谗:指善进谗言离间;魏襄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女,楚怀王对她非常宠爱。楚王的宠妃郑袖知道楚王非常喜欢这个美女,就千方百计讨好这位美女,凡是美女喜欢的服饰玩物,她都找来派人送去。美人喜欢的宫室卧具,她也一概让出。对这位美人的细致入微超过了楚王,楚王见了后非常高兴:“女人是凭美色来侍奉丈夫的,嫉妒是女人之常情。而现在夫人知道我喜欢这位美女,竟然对这位美女的喜欢超过了我,这正是做臣子的应当做的!”郑袖知道楚王了解到自己不嫉妒这位美女后。郑袖有一次就对这位美人说:“大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可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要想得到大王的长久宠爱,以后见君王时,最好把鼻子掩住。”这位美人听了后深信不疑,就按她说的去办。楚王对此大为不解,就去问郑袖原因何在。郑袖装出欲说不说的样子:“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在楚王的再三追问下,她才说:“这位美人是厌恶大王您身上的臭味”。楚王听后,非常生气,马上下令把这位美人的鼻子割掉。
  33. 矫诏:假造圣旨
  34. 踯躅:徘徊
  35. 分茅裂土: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36. 壁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37. 形格势禁: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38. 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折冲:拒退敌人的战车;樽俎:古时装酒肉的器皿
  39. 唾面自干
  40. 莫衷一是
  41. 垂裳而治:垂衣而能治天下,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42. 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狷介之士
  43. 升遐:帝王死去的婉称;远

本书时间表

  • 1572——万历皇帝登基
  • 1578——皇帝大婚,年仅14,皇后年仅13
  • 1582——恭妃王氏生下朱常洛
    唉,西方这时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了

摘抄

  • 如果准备充分,背书如银瓶泻水,张先生就会颂扬天子的圣明;但如果背得结结巴巴或者读出别字,张先生也立即会拿出严师的身分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
    当皇帝也不容易啊!

  • 慈圣太后教子极为严格,如果大伴作出对皇帝不利的报告,太后一怒之下,皇帝就会受到长跪的处罚,有时竟可达几个小时之久。
    呜呜,当皇帝也难以避免受罚

  • 到万历初年,宦官的总数已逾二万,而且还在不断膨胀。最高级的宦官,地位可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宫女的数字,至少也在三千以上。
    震惊,宦官2w,宫女3k

  • 与此相类似的制度是防止母后引用家人干政。后妃选自良家,但多非出自有声望的巨家大族。以万历的外祖家族为例,李伟家境贫寒,直到女儿被封为皇妃,他才得到了伯爵的封号。但所谓伯爵,不过是军队中的一个名誉军官,除了朝廷举行各项礼仪时位居前列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而且俸给甚低,甚至不敷家用。李伟在京城中大做揽纳物资于仓库的经纪,原因之一即在于此。他还有一个儿子,即慈圣太后的弟弟,身分却是宦官。
    万历生母慈圣太后原是宫女,弟弟是宦官,hmm

  • 他们的威风权势超过了六部尚书。但是这种显赫的威权又为另一项规定所限制:他们不能走出皇城,他们与文官永远隔绝,其任免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他们也只对皇帝直接负责。
    宦官一般是皇帝派的

  •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元辅的坐轿要三十二个轿伕扛抬,内分卧室及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张居正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元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

  • 更令人惊讶的是,北京张宅刚刚修造完毕,湖广的江陵立即出现了一座规模相同的张宅,主其事者是锦衣卫的一个庞姓军官,建造的费用不消说来自官库。
  • 上述情形,也许可以推说为下人蒙蔽;然而他在私人函件中屡次提到他亲信的文官曾向他赠送贵重的“礼物”,包括现金和田地,这就不仅使他无法自解,也使对他同情的人不能置辩。
    他妈的,回老家奔丧做32人抬的大轿子,还分卧室和客厅,足见骄奢

  • 太后以异常的悲痛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对皇帝的督导教育,她脱去簪环,准备祭告祖庙,废掉这个失德之君而代之以皇弟潞王。年轻的皇帝跪下恳请母后开恩。直至他跪了很久以后,太后才答应给他以自新的机会,并且吩咐他和张先生商量,订出切实的改过方案。
    妈耶,皇太后居然还可以废帝

  • 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专恃色相,则宠爱决不能如此地历久不衰。

  • 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但是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惟独她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在名分上,她属于姬妾,但是在精神上,她已经常常不把自己当作姬妾看待,而万历也真正感到了这种精神交流的力量。据宦官们私下谈论,皇上和娘娘曾经俪影双双,在西内的寺院拜谒神佛,有时还一起作佛前的祈祷。她对万历优柔寡断的性格感到不快,并且敢于用一种撒娇讥讽的态度对他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
    相遇时,万历18,郑氏14,皇帝不是机器,也有情感需求的

  • 得悉了此项新闻,万历又感到十分伤心。这十年来,他身居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以致不得不记录在册子上等待有钱以后再行兑现;他的外祖父因为收入不足,被迫以揽纳公家物品牟利而被当众申饬。但是,这位节俭的倡导者、以圣贤自居的张居正,竟如此口是心非地占尽了实利!
    I feel you,我也经历过信仰崩塌的感觉

  • 即 1584 年阳历 9 月,才正式宣布了总结性的罪状:“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本当剖棺戮尸,仅仅因为他多年效劳,姑且加恩宽免。他的弟弟和两个儿子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 张居正死后被参,家产籍没,子弟流放,
    张居正活该!!!

  • 文官绝大多数由科举出身。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生员应三年一度的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举人得授九品官职;进士得授七品官职。此外尚有监生、贡生等名称,也都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得到官职。总之,科举制度以各种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考来考去,全国的读书人被网罗而应试的总数当在百万以上,其中文理通达的即可由此而登仕途。
    小结:乡试—>会试—>殿试,生员—>举人(授9品官职)—>进士(授7品官职)

  • 首辅申时行虽然提倡诚意,他对理想与事实的脱节,却有一番深切的认识。他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调和阴阳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所以他公开表示,他所期望的不外是“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达到这个低标准,已经需要一番奋斗,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那就不是实事求是了。
    明白人!

  • 原因是开国之君主创建了本朝,同时也设立了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而今天的文官却早已成熟,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君主作为天命的代表,其任务就是在他们的争端无法解决时作出强制性的仲裁。他们要求这位守成之主与日常的生活隔绝,在仲裁争端中不挟带个人的嗜好和偏爱以引起更多的纠纷。坦率地说,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这种关系,已经由万历的曾叔祖弘治作出了榜样。弘治皇帝愈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们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
    呜呜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这样的危险,有的人却正好把这危险看成表现自己刚毅正直的大好机会。即使因此而牺牲,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因此,除了接二连三地递上奏章以外,他们还刻印了富有煽动性的小册子和传单,闹得北京城沸沸扬扬。

  • 在他(正德)为祖母举行丧礼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满是泥水,就下令臣僚们免予磕头。但是他的好心肠并没有使所有的廷臣感激,有一位翰林院修撰因为没有机会在泥水中挣扎以表示对皇室的忠诚,就在事后写了一封奏折,引用孔子孟子的教训和皇帝辩论孝道。这篇奏折立即传开,执笔者舒芬乃得以名扬史册
    谁知这是沽名卖直还是真情实意?

  • 他去世以后被谥为“武宗”。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明褒实贬的谥号。这时候他的亲信江彬仍然掌管京城的军队。文官们以召集开会的名义骗他进宫,一举而将他拿获。他的下场是凌迟处死,家属被没收为奴婢。宣布的罪状,除了引诱大行皇帝做坏事而外,还有勒索私人财产、奸污处女和寡妇等等,无疑是恶贯满盈。
    文官集团有两把刷子

  • 首辅申时行所赏识的治河专家是潘季驯。这位专家提倡“河道紧缩说”。首辅申时行所赏识的治河专家是潘季驯。这位专家提倡“河道紧缩说”。黄河所以为害,原因是河沙淤积,河道不通。对于这一点专家们都无异说,但在解决的方案上则有截然不同的主张。有人建议加宽河道,他们认为河道宽则水流畅。潘季驯则以为河道宽则流速小,流速愈小则泥沙沉淀的机会愈多,经过若干年月之后,河床就会愈积愈高。他主张,应该选择重要的地段把河道收紧,同时把附近的清水河流用人工疏凿引入黄河,以增加黄河的流速,照这样的办法,可以不需要经常疏浚而可以“自浚”。“建堤束水,以水攻沙”,就是他归纳上述方针而概括成的八字箴言。他又建议,河堤不能几十里、几百里相连不绝,应该预先在河水汹涌的地方留出缺口,而在缺口之后筑成第二、第三道的“遥堤”,和第一线的河堤之间构成“含水湖”。大量河水在缺口处突破第一线,流至遥堤,流速已经降低而储蓄在这些人工含水湖中,就不致扩大其危害 [3] 。
    可以啊,潘季驯!

  • 首辅申时行的执政纪录相当复杂。他对边境问题的处理是否全部合适,即令时至今日,也不是易于判断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总应该提到,就在这 1587 年即万历十五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觉察到养虎将要贻患,就派兵征讨,但是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行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北京,被参者反而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他们又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睦;所以他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视双方的互相参劾业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是非可否的追究 [9] 。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够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来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此是后话,也不在本书叙述范围之内。这位酋长并非别人,据当日记录称,他名叫努尔哈赤。若干年之后,他的庙号则为清太祖。
    气死我也!!!!

  • 全部文臣既以伦理哲学作为基础推行了现今的统治方式,当然讨厌皇帝亲率禁军,造成文武均衡甚至武高于文的局面。
    原来如此!各怀鬼胎!

作者观点:

  1. 笔者以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2. 而如上面所一再说明的,本朝的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
  3. 这一次处理边境危机的经过,更清楚地阐释了我们帝国的特质,从此中看出:军事机构受文官控制不是没有理由的。边防需要作出全面计划和长久打算,动员的程度则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一般说来,全国的情况有千差万别,不容许中枢凡事过问。因之皇帝的领导多少带有抽象性,应当集中全力鼓舞臣工,而不必在每时每事上加以处处干预。然则在紧要关头,皇帝左右全局、决定和战的领导力量,却又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就在这燥热的 1590 年夏天,申时行因为有了万历皇帝的支持,终于避免了一场以国运为赌注的战争。这使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本朝传统的优越性:让年轻的太子受傅于翰林学士,实在是高瞻远瞩。日后太子登极,翰林学士也被擢升,初为内阁中的副手,再遇机缘遂成首辅,这不仅保持了中枢人事的连续性,而且凭着老师和学生的亲切关系,可以使许多棘手的事情轻易而圆满地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