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昆《经济学原理之微观经济学》
第一篇 导言
Chapter 01 经济学10大原理
0 名词解释: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进行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影响。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取舍。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平等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当政府想把经济蛋糕切成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去看电影所需要的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指“边缘”,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来进行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缘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习惯边际思考的逻辑。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他们所制定的政策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
例子:安全带的法律是如何影响汽车安全的?
1965年,Ralph Nader的著作《Unsafe at any speed》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国会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但安全带法律最终导致车祸次数增加,根据经济学家Sam Peltzman在1975年的一项经典研究,这类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次数,他的结论是,净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有所增加。汽车标配安全带,司机系上安全带后,车祸时存活概率提高,但这也使司机不像从前那样谨慎行驶。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国际贸易是一场“正和游戏”。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运行的前提假设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这些中央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服务、生产多少、以及谁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服务。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代之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国富论中提到: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带来了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价格会自发调整,指引这些个体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结果,该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1776年出版,正好在这一年,美国革命者签署了《独立宣言》。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
1、只有当政府落实规则并维护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制度,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和控制稀缺资源。
2、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无所不能的。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以使经济蛋糕最大化,但也许会出现市场失灵,可能的原因是外部性以及市场势力。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会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生产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1.3.2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1.3.3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短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降低是一体两面。大多数经济学家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2、随着时间推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会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Chapter 02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0 名词解释:
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2.1.1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在经济学研究中,进行实验往往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家,就像天文学家、进化生物学家一样,通常只能使用这个世界向他们提供的数据。为了寻找实验室实验的替代品,经济学家十分关注历史所提供的自然实验。
2.1.2 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从而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更容易。科学思考的艺术——无论是在物理学、生物学还是经济学中——就是决定做出什么假设。
2.1.3 经济模型
所有模型——物理学的、生物学的和经济学的——都为了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进行了简化。
2.1.4 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被简化为只由两类决策者——企业和家庭——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投入品来生产物品和服务。这些投入品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但一个更为复杂、更为现实的循环流量模型应该包括政府和国际贸易的作用。
2.1.5 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简化了复杂的经济,以便强调一些基本却极为重要的概念:稀缺性、效率、权衡取舍、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2.1.6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租金控制对纽约市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或接受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能研究联邦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或者提高一国生活水平的不同政策。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当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试图去帮助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
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ositive sratements和normative statements之间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来确认或否定positive statements,与此相比,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既涉及事实也涉及价值观。
例如,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下面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
Portia: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科学家)
Noah: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政策顾问)
positive statements与normative statements从根本上讲是不同的,但在一个人的观念里中它们通常相互关联。
如果Portia关于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的说法正确的话,这可能会使她否定Noah关于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的结论。但我们的normative statements并不能仅仅根据positive statements,还要涉及价值判断。
2.2.2 华盛顿的经济学家们
经济学家对政策的影响超出了他们作为顾问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著作经常间接地影响政策。经济学家John Maynard Keynes曾提出以下看法: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正确与否,实际上都要比一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的。那些自以为能够免受经济学家思想影响的实干家往往也只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那些当权狂人信奉的其实也不过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学者的狂妄思想。
虽然这些文字写于1935年,但至今仍然正确。实际上,现在正影响公共政策的“末流学者”往往是凯恩斯本人。
2.2.3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建议并不总是被采纳?
在代议制民主政体中,制定经济政策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且总统(和其他政治家)往往有充足的理由不采用经济学家所建议的政策。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为什么经济学家往往会给决策者提供相互矛盾的建议呢?这里有两个基本原因:
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哪一种正确有着不同的看法。
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2.3.1 科学判断的不同
2.3.2 价值观的不同
2.3.3 感觉与现实
附录——绘图:简单的复习
单变量的图形:饼形图、柱形图、时间序列图
两个变量的图形:坐标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称这两个变量负相关。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称这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一个未用任何坐标轴表示的相关变量发生变动时,曲线就会移动。
斜率可以表示变动的变化情况:
原因和结果
经济学家经常用图形来说明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观点。当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画图时,要确定一种变量如何影响另一种变量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第一个问题是:在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使其他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如果不能使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我们就可能误以为图形中的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动,而实际上这一变动是由图中没有画出的第三个被忽略的变量引起的。
第二个问题是:反向因果关系。我们可能认为是A引起了B,而事实上是B引起A。
忽略的变量和反向因果关系陷阱提醒我们,在用图形得出关于原因和结果的结论时要谨慎。
Chapter 03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0 名词解释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亚当·斯密《国富论》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进口品(import):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export):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3.1.1 生产可能性
3.1.2 专业化与贸易
Ruby和Frank都生产土豆和牛肉,尽管Ruby生产土豆和牛肉的效率都大于Frank,但通过贸易,在一个合适的价格,Ruby与Frank都能受益。由于存在机会成本,尽管一个人有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却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3.2.1 绝对优势
3.2.2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3.2.3 比较优势与贸易
3.2.4 贸易的价格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3.3 比较优势的应用
3.3.1 Serena Williams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3.3.2 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
尽管国际贸易可以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状况变好,但也会使其中一些人的状况变坏。当美国出口食品而进口汽车时,对美国农民和对美国汽车工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贸易不是战争,在战争中有些国家是赢家,而其他国家是输家。贸易使所有国家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繁荣。
第二篇 市场如何运行
Chapter 04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0 名词解释
市场(market):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normal goo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供给表(supply tab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均衡(equilibrium):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过剩(surplus):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短缺(shortage):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4.1 市场与竞争
4.1.1 什么是市场
市场有很多种形式。一些市场组织健全,如许多农产品市场。更通常的情况是,市场并没有什么组织,买者没有在任何一个时间聚集在一起,卖者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4.1.2 什么是竞争
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作价格接受者。
假设一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是一种很有用的简化,有利于分析问题。
4.2 需求
4.2.1 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2.2 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4.2.3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称之为需求增加,向左移动,称之为需求减少。
有许多变量会使需求曲线移动,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变量:
1、收入。当收入减少时,通常对正常物品的需求量减少,对低档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2、相关物品的价格。当某种物品的价格上升,通常对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
3、爱好。决定你需求的最明显因素是你的爱好。经济学家通常并不试图解释人们的爱好,因为爱好超越了经济学范围的历史与心理因素。但是,经济学家要考察当爱好发生变动时会出现什么变化。
4、预期。你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你现在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5、买者的数量。除了以上影响单个买者行为的因素,市场需求还取决于这些买者的数量。
当价格变化时,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只有当用坐标轴表示的变量以外的其他相关变量变动时,曲线才会移动。由于价格用纵轴表示,所以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者的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使需求曲线移动。
4.3 供给
4.3.1 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4.3.2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和需求曲线一样,我们水平地加总个人供给曲线来得出市场供给曲线。
4.3.3 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称之为供给增加,向左移动,称之为供给减少。
有许多变量会使供给曲线移动,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变量:
1、投入品价格。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
2、技术。技术进步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增加产品的供给量。
3、预期。企业现在的产品供给量还取决于其对未来的预期。
4、卖者的数量。除了以上影响单个卖者行为的因素,市场供给还取决于这些卖者的数量。
当价格变化时,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只有当用坐标轴表示的变量以外的其他相关变量变动时,曲线才会移动。由于价格用纵轴表示,所以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使供给曲线移动。
4.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 均衡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而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平衡。均衡价格有时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
市场价格不等于均衡价格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1、假设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此时存在物品的过剩,过剩有时也被称为超额供给的状态。卖者对过剩的反应是降低其价格,价格会持续下降,直到市场达到均衡时为止。
2、假设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此时存在物品的短缺,短缺有时也被称为超额需求。由于太多的买者抢购太少的物品,卖者可以抬高价格又不会降低销售量。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推动市场走向均衡。
在大多数自由市场中,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过剩和短缺都只是暂时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被称为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4.4.2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或者使二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给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的移动被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4.5 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价格又是引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机制。
市场经济中分散的决策制度运行良好,因为这些决策是根据价格做出的。
经济是由许多从事各种相互依存活动的人组成的群体。用什么来避免分散决策陷入混乱呢?用什么来协调千百万由不同能力与欲望的人的行动呢?用什么来保证需要完成的事情实际上能够得以完成呢?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价格。
Chapter 05 弹性及其应用
0 名词解释
弹性(elasticity):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总收益(total revenue):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的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1 需求弹性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5.1.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我们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则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决定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经验法则: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较富有弹性。
2、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
3、市场的定义。任何一个市场的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划定市场的边界。狭窄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狭窄定义的市场中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例如:食物与香草冰淇淋。
4、时间范围。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5.1.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公式:
由于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需求价格弹性有时被表示为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
5.1.3 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
计算一条需求曲线上A点与B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从A点到B点的弹性似乎不同于从B点到A点的弹性,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因为其变动百分比是根据不同基数计算的。避免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用中点法计算弹性。
计算变动百分比的标准方法是用变动量除以原来的水平。与此相比,中点法是用变动量除以原先水平与最后水平的中点值(或平均值)来计算变动百分比。因为无论变动的方向如何,中点法给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计算两点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时通常用这种方法。
计算(Q1,P1)和(Q2,P2)两点间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法公式:
5.1.4 各种需求曲线
Todo:draw
当弹性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需求时缺乏弹性的。通过给定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给定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需求价格弹性在一条需求曲线的各个点上并不是相同的。
5.1.5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总收益即某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总收益都是P*Q,即一种物品的价格乘以该物品的销售量。
一般规律:
- 当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 当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与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 当需求是单位弹性的(价格弹性大于1),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保持不变。
5.1.6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
todo:图
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它的弹性并不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斜率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而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在价格低而数量高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低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线性需求曲线的例子说明,在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一定是相同的。固定的弹性是可能的,但并不总是这样。
5.1.7 其他需求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所以正常物品的收入弹性为正数;收入提高,低档物品需求量减少,所以低档物品的收入弹性为负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数。
5.2 供给弹性
5.2.1 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我们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则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量的灵活度。
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供给的弹性在长期中通常是大于短期。
5.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
5.2.3 各种供给曲线
todo:draw graphs
5.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个应用
5.3.1 农业的好消息可能对农民来说是坏消息吗?
研究人员培育出新小麦杂交品种,可使每英亩小麦增产20%。
分析均衡变动的3个步骤
第一步、供给曲线
第二步、右移
第三步、todo 供求图
均衡价格减少,均衡数量增加
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像小麦这样的基本食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因为这些东西较为便宜,而且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引起总收益减少。
为什么新杂交品种的发现会使农民的状况变差?那么农民为什么还要采用新品种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了竞争市场如何运行的核心。由于每个农民都是小麦市场上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所以他把小麦价格视为既定的。当小麦的价值既定时,农民会选择种植新品种以便生产并销售更多小麦,这对他来说会更好。但当所有农民都这样做时,小麦的供给增加了,价格下降了,而农民的状况也变坏了。
某些农业计划努力通过使农民不把他们的全部土地种上农作物来帮助农民。这些计划的目的是要减少农产品的供给,从而提高价格。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没有一个农民愿意选择荒废自己的土地,因为每个农民都把市场价格视为既定的。但是,如果所有农民都一起来这样做,他们每个人的状况都会变得更好一些。
当我们在分析农业技术或农业政策的影响时,记住下面这点很重要: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也有利。旨在减少农产品供给的政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必然会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
5.3.2 为什么OPEC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1970s,OPEC成员国通过减产石油来提高价格。从1973年到1974年,石油价格上涨50%。从1979年到1981年,OPEC故伎重演,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而从1982年到1985年,石油价格一直在以每年10%的速度稳步下降。1986年,OPEC成员国合作破裂,石油价格猛跌45%。1990年,石油价格又回到了1970年时的水平,并在1990s大部分时间保持这一价格水平。
分析均衡变动的3个步骤
第一步、供给曲线
第二步、左移
第三步、todo 短期、长期供求图
短期内,均衡价格大幅度增加,均衡数量减少;长期内,均衡价格小幅度增加,均衡数量减少。在短期提升油价比在长期中更容易。
供给与需求在长期和短期中的状况是不同的。在短期中,石油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较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贮藏量和石油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即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长期中的状况则非常不同。在长期中,OPEC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加强石油勘探并建立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的反应是更为节俭。
5.3.3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假设政府增强打击毒品力度,非法毒品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分析均衡变动的3个步骤
第一步、供给曲线
第二步、左移
第三步、todo 禁毒图、禁毒教育图
毒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毒品市场总收益增加,已经以犯罪来维持吸毒习惯的人,为了得到更多钱,会更变本加厉犯罪。所以,禁毒确实减少毒品的使用,但会增加犯罪。禁毒教育可以减少吸毒以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禁毒支持者也许会认为禁毒政策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不同,在长期中,毒品需求也许是富有弹性的,因为高价格会限制年轻人吸毒,从而随着时间推移,会减少瘾君子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禁毒在短期内增加了与毒品有关的犯罪,而在长期中会减少这种犯罪。
5.4 结论
古谚云“只要学会说‘供给与需求’,甚至连一只鹦鹉都能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供给与需求工具使你能分析影响经济的许多最重要的事件和政策。
Chapter 06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0 名词解释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下限(price floor):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6.1 价格控制
6.1.1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价格上限会制造短缺。即使设置价格上限的动机是为了帮助买者,但也并不是所有买者都能从这种政策中受益。一些买者不得不排长队或根本买不起,或者卖者根据个人偏好来配给物品,如只卖给朋友、亲戚。
案例:租金控制政策导致住房大量短缺。
6.1.2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价格下限会引起过剩。在这种情况中,那些由于买者的个人偏好(也许是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其他卖者更容易出售自己的产品。
案例: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失业率上升。
6.1.3 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价格控制往往损害那些它本想要帮助的人。租金控制可以保持低租金,但它无法鼓励房东修缮住房,并使找房变得困难。最低工资法会增加一些工人的收入,但也使其他工人失业。政府可以用其他替代性政策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比如给贫困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工资补贴。但这会花费政府资金,因此要求更高的税收。
6.2 税收
6.2.1 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2 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3 弹性与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适当替代品较少的市场一方不太愿意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案例:谁支付奢侈品税
1990年,国会立法征收奢侈品税。看似非常合理地向富人征税,但当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发挥作用后,结果与国会期望大不相同。奢侈品的需求是极其富有弹性的,而相比其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税收负担主要落在奢侈品企业和工人身上。该奢侈品税付诸实施后,关于其税收归宿的错误假设很快显现出来。于是国会在1993年废除了大部分奢侈品税。
6.3 结论
-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 买者与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在新均衡下,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更多了,而卖者得到的更少了。
-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经济受两种规则体系支配:供求规律和政府制度的法规。在经济中的各种市场上,价格控制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很常见的,而且这些政策的影响也经常成为媒体和决策者们争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