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1. 羞赧:羞愧得脸红
  2. 鞑靼:蒙古人
  3. 骄矜: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高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
  4. 茨冈就是俄国人对吉卜赛人的称呼,所以小茨冈,就是小吉卜赛人。

摘抄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对我丈夫说出来是不必要的,而且不可能的。说出来反而是小题大做了。”她想起她怎样告诉过她丈夫,彼得堡有一个青年,是她丈夫的部下,差一点向她求爱,以及阿列克谢 · 亚历山德罗维奇怎样回答她说凡是在社交界生活的女人总难免要遇到这种事,他完全信赖她的老练,决不会让嫉妒来损害她和他自己的尊严。“这样何必说出这件事来呢?

  • 阿列克谢 · 亚历山德罗维奇扳直手指,指关节哔剥地响了。

  • 但凡小孩在场的时候,总在弗龙斯基心里引起一种异样的无缘无故的厌恶心情,那是他最近常常体验到的。这小孩在场的时候,在弗龙斯基和安娜两人心里都唤起这样一种心情,好比一个航海家根据罗盘看出他急速航行的方向偏离了正确的航向,但要停止航行却又非他力所能及,而且随时随刻都在载着他偏离得越来越远了,而要自己承认误入歧途就等于承认自己要灭亡了。

  • “只贪图功名,只想升官,这就是他灵魂里所有的东西,”她想;“至于高尚理想,文化爱好,宗教热忱,这些不过是飞黄腾达的敲门砖罢了。”——安娜描述卡列宁

  • “我从头说起:你和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男子结了婚。你没有爱情,也不懂大二十岁的男子结了婚。你没有爱情,也不懂爱情就和他结了婚。让我们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 但是任何一个感到不满的人,要他不归咎于别人,特别是和他最亲近的人,是很难的。而列文模糊地感觉到,虽然不怪她本人(什么事都不能怪她),但是要怪她所受的那种太浅薄无聊的教育。——列文描述基蒂

  • 在这方面,他的情形和一般人所说的醉汉的情形一样:第一杯像芒刺在喉,第二杯像苍鹰一样飞掠而过,喝过第三杯就像小鸟一样畅行无阻了。

  • 他返回来的时候,发现基蒂依旧纹丝不动地坐在原来的安乐椅上。他走近的时候,她望了他一眼,突然抽抽噎噎地呜咽起来。

  • 她很高兴他这种要求柔情蜜意的表示。但是一种奇怪的邪劲不让她屈服于她的冲动之下,好像斗争的情况不允许她投降似的。

  • 他吩咐开晚饭,就开始对她讲赛马的事;但是由他的越来越冷淡的语气和神色看来,她看出他并没有宽恕她获得胜利;而她所反对的那股固执神情,又在他身上露出了锋芒。他对她比以前更冷淡了,仿佛他后悔屈服了一样。而她,回想起使她获得了胜利的言语:“我濒于绝望,害怕我自己,”她感到这是一种危险的武器,不能再使用第二次的。她感到除了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爱情之外,在他们当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敌对的恶意,这种恶意她不能从他心里,更不能从她自己心里驱除出去。

  • 这是一种内在的恼怒,在她那方面是由于他对她的爱情逐渐减退,而在他那方面是懊悔为了她的缘故使自己置身于苦恼的境地,而这种苦恼的境地,她不但不想法减轻,却使它更加难以忍受了。两个人都不提他们恼怒的原因,但是每个人都觉得错在对方,一有借口就向对方证明一下。

  • “我的爱情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的却越来越减退,这就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她继续想下去。“而这是无法补救的。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越来越完完全全地献身于我。但是他却越来越想疏远我。我们没有结合以前,倒真是很接近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可挽回地疏远起来;这是无法改变的。他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我自己也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嫉妒,而是不满足。但是 ……” 由于一个突然涌上心头的思想,她激动得张开嘴,在马车里挪动了一下身子。“不论是什么,只要不单单是个热爱他的爱抚的情妇就好了;但是我不能够,而且也不愿意是另外的什么人。而这种愿望却引起了他的厌恶,又引起了我的愤怒,事情不能不如此。难道我不知道他不会欺骗我,他对索罗金小姐并没有什么情意,他也不爱基蒂,而且他也不会对我不忠实吗?这一切我全知道,但是这并不能使我释然于心。如果,他不爱我,却由于责任感而对我曲意温存,但却没有我所渴望的情感,这比怨恨还要坏千百倍呢!这简直是地狱!事实就是如此。他早就不爱我了。爱情一旦结束,仇恨就开始了。我一点不认识这些街道。这里像一座座的山,全是房子,房子 …… 房子里全是人,人 …… 多少人啊,数不清,而且他们彼此都是仇视的。哦,让我想想,为了幸福我希望些什么呢?哦,假定我离了婚,阿列克谢 · 亚历山德罗维奇把谢廖沙给了我,我和弗龙斯基结了婚!”回忆起阿列克谢 · 亚历山德罗维奇,好像他就在她面前一样,她立刻异常生动地摹想着他和他的温和的、毫无生气的、迟钝的眼睛,他的白净的手上的青筋,他的声调,他扳手指的声音,也回想起一度存在于他们之间的那种也称为爱情的感情,她厌恶得战栗起来。“哦,假定我离了婚,成了弗龙斯基的妻子。结果又怎么样呢?难道基蒂就不再像今天那样看我了吗?不。难道谢廖沙就不再追问和奇怪我怎么会有两个丈夫了吗?在我和弗龙斯基之间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感情呢?不要说幸福,就是摆脱痛苦,难道有可能吗?不!不!”她现在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自己。“这是不可能的!生活使我们破裂了,我使他不幸,他也使我不幸,他和我都不能有所改变。一切办法都尝试过了,但是螺丝钉拧坏了。啊,一个抱着婴儿的乞妇。她以为人家会可怜她。我们投身到世界上来,不就是要互相仇恨,因此折磨自己和别人吗?那里来了一群学生,他们在笑。谢廖沙?”她想起来了。“我也以为我很爱他,而且因为自己对他的爱而感动。但是没有他我还是活着,抛掉了他来换别人的爱,而且只要另外那个人的爱情能满足我的时候,我并不后悔发生这种变化。”她厌恶地回想起她所谓的那种爱情。她现在用来观察自己的和所有别人的生活的那种清晰眼光,使她感到高兴。“对于我、彼得、车夫费多尔、那个商人和住在那些广告号召人们去的伏尔加河畔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随时随地都是一样的,”她想着,那时她已驶近了下城车站的矮小的房屋,脚夫们从那里跑出来迎接她。

  • “唉,我受了多大罪啊!请进来吧 …… 唉,我受了多大罪啊!’当谢尔盖 · 伊万诺维奇走进来,在她旁边的软席上坐下的时候,她重复了一遍说。“您简直想像不出啊!六个星期他对谁也不讲话,只有我恳求他的时候,他才吃一点。简直一会儿也不能离开他。我们把一切可以用来自杀的东西都拿开了;我们住在楼下,但是万事都难预料。您要知道,他为了她的缘故自杀过一次,”她说,回想起这事,老妇人的眉头又皱起来。“是的,她的下场,正是那种女人应有的下场。连她挑选的死法都是卑鄙下贱的。”
    “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限的物质里,在无限的空间里,分化出一个水泡般的有机体,这水泡持续了一会就破裂了,这个水泡就是 —— 我。”
    列文,虽然是一个幸福的、有了家庭的、身强力壮的人,却好几次濒于自杀的境地,以致于他把绳索藏起来,唯恐他会上吊,而且不敢携带枪支,唯恐他会自杀。但是列文并没有用枪自杀,也没有上吊,他继续活着。
    “如果善有原因,那就不是善了;如果善有结果 —— 有报酬,那也就不是善了。因此善是超出因果关系的。
    “不但是心灵上的骄傲,而且是心灵上的愚蠢。而主要是欺诈,简直是心灵上的欺诈。就是心灵上的欺骗,”他重复说。
    就像往常别人的干预总使他恼怒一样,他立刻就忧愁地感觉到,他认为他的心情接触到现实时,他的态度马上就会改变的那种推论是多么错误。
    他看出要说服他哥哥和卡塔瓦索夫是不可能的,而且还看出要使自己和他们的意见一致是更不可能的。他们所宣传的正是险些儿把他毁了的智力上的自豪感。他不能够承认,根据几百个开到京城里来的、会说大话的志愿兵的话,于是几十个人,他哥哥也在内,就有权利说他们和报刊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和思想,何况这种思想是表现在复仇和屠杀上。他不能够承认这一点,因为在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民中间他看不出这种思想的表现,而在他自己身上(他不能不认为自己是组成俄国人民的一分子)也找不出这种思想。而他之所以不能同意,最主要的是因为他,还有人民,都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公共福利,但却确切地知道,只有严格地遵守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善的法则,这种公共福利才能取得,因此无论为了什么目的他都不愿意发生战争,也不鼓吹战争。
    列文在他妻子旁边走着,懊悔他发了脾气,于是背着保姆,悄悄地握住基蒂的手。
    “这种新的情感并没有使我有所改变,没有使我感到幸福,也没有像我梦想的那样突然间使我大彻大悟,只是像我对我儿子的感情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出人意外的地方。但就是信仰也罢,不是信仰也罢 ——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呢, —— 这种情感不知不觉地历尽痛苦产生了,在我心中牢固地扎下根来。 我照样还会跟车夫伊万发脾气,照样还会和人争论,照样还会不合时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心灵最神圣的地方和其他的人们,甚至和我的妻子之间仍然会有隔阂;为了我自己的恐惧我还会责备她,并且还会因此感到后悔;我的理智仍然不可能理解我为什么祈祷,但是我照样还会祈祷;但是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什么事情临到我的身上,随时随刻,不但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没有意义,而且具有一种不可争辩的善的意义,而我是有权力把这种意义贯注到我的生活中去的!”

读后感

我对安娜婚后追寻真爱的看法如下:

安娜首先是个女人,其次才是妻子和母亲。

起初我还以为当初嫁给卡列宁是安娜自己的选择,故对她抛夫弃子与情夫私奔的做法很不耻,看到她和弗龙斯基发生频繁争吵时,不禁心中暗喜这是她罪有应得,猜想下面几章应该就会描述到弗龙斯基出轨抛弃安娜了吧,我抱着看安娜笑话的心态继续看下去,没想到后来她竟卧轨自杀了,而弗龙斯基痛苦得肝肠寸断,数次为安娜寻死殉情。

我恍然大悟,原来弗龙斯基是爱着安娜的,由于开篇弗龙斯基对基蒂撩而不娶的轻浮态度,我对弗龙斯基印象极差,认为他就是一个玩弄少女感情的渣男,我曾为安娜抛弃安稳的生活而与这个浪荡子私奔感到无比愤慨和惋惜。后来读完全书,回顾前言时,发现安娜原来是在姑母的安排下和大她20岁的卡列宁结婚的,并非我所认为的是安娜出于现实因素考量主动选择嫁给前途光明的卡列宁。由此我对安娜的做法开始改观,我开始尝试去理解她。(我不知道当时俄国女子有没有自主婚嫁权)

安娜形容丈夫卡列宁只贪图升官,思想僵化,不苟言笑,毫无情趣,在她眼里,卡列宁是个没有人格魅力外貌丑陋的人,他们生活稳定犹如一潭死水,她从未对他产生过激情,更遑论爱情。很明显安娜不爱卡列宁,那么卡列宁爱安娜吗?

不像奥布隆斯基爱寻欢做乐去喝酒跳舞打牌外遇,卡列宁一心扑在工作上,政务繁忙,还得抽空去读书看报,了解潮流,同时也兼顾家庭,留心儿子教育。各花入各眼,安娜不喜欢卡列宁这样的人,但利季亚夫人可对他青睐有加。在别人看来,安娜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感情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我看来,卡列宁并不爱安娜,他只是需要安娜,他欣赏安娜的美和她游刃有余的社交技巧,他需要和安娜一起组建一个看似和谐美满的家庭来装点自己的人生。女人很难不爱上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卡列宁给了安娜物质上的保障,却没有给予她情感上充足的关怀。

安娜讨厌卡列宁,或许在弗龙斯基出现之前她的生活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在弗龙斯基出现后,她才发现和弗龙斯基在一起是多么地快乐,相比之下自己以前的生活简直可以称作是痛苦的。安娜说她对谢廖沙的爱不比对弗龙斯基的少,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弗龙斯基,当她作为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人的同时她也是一位自私的抛夫弃子的母亲,毕竟她首先是个女人,其次才是位母亲。

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安娜在与弗龙斯基私奔后,她的社交地位迅速陨落,甚至有些臭名昭著,而弗龙斯基也放弃了自己在军队里的似锦前程,二人从彼得堡搬到了莫斯科乡下过着田园生活。在他们感情渐渐稳定后,弗龙斯基的生活重心也由安娜转到了农场劳务与当地各种公共事务管理协会,他经常去城里开会应酬,而安娜却越来越以他为生活中心,患得患失,她希望弗龙斯基能一直待在她身边陪伴她,于是他们开始争吵,冷战然后和好,翻来覆去直到安娜负气出走想到用死亡来解决这一切纷争。他们的爱情始于火车站也终于火车站,兜兜转转,物是人非。如果他们在男未婚女未嫁的时刻相遇相知相爱,那该多好。

这部小说是双线叙事,与安娜的卧轨自杀的悲惨结局相比列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收获了幸福。列文虽然身为贵族,却一直有些格格不入,他喜欢乡村生活,经营着一个农场,而非像他的其他朋友们在政府部门工作,他讨厌机构协会,拒绝信奉宗教,他有些腼腆内向,常常固持己见与他人辩论,他踏实能干,心地善良,对农民能帮则帮。关于他我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他的哥哥来农场里度假看到劳作的农民时,向他感叹道农民的勤劳肯干质朴善良,同时感慨劳作的辛苦,而列文与农民朝夕相处,他了解并不是每个农民都是勤劳能干的,甚至大部分是愚钝懒惰的,列文偶尔也会下地干活,累却充实快乐,他没有贵族身份的优越感,并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态度看待农民,这多难得。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安娜赴死前的那一长段心理描写,多么真实绝望,爱情一旦结束,仇恨就开始了。